汉代陵墓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徐州召开

2014年10月11—13日,“汉代陵墓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徐州召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国内多家考古研究机构,以及德、英、日、韩、中国香港从事汉代考古与汉文化研究的学者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州市人民政府、南京博物院和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徐州市文广新局和徐州博物馆承办。

A
历史地位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徐州古称彭城,华夏九州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享有“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美誉。徐州是中国汉文化的发源地。

在两汉王朝历经的400年间,徐州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为世人所赞叹。汉代陵墓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大力实施“舞动汉风”文化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重点加强对两汉文化的保护、研究、创作和宣传工作,建成了汉文化景区、龟山汉墓、北洞山楚王墓博物馆和多座汉画像石(墓)博物馆。汉墓、汉俑、汉玉、汉画像石闻名遐迩,许多文物珍品多次漂洋过海,到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展出,极大地提升了徐州汉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B
成果丰硕
62年发掘汉墓1000多座

多年来,徐州考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汉代陵墓考古硕果累累。徐州博物馆馆长李银德指出,徐州汉墓科学考古发掘始于1952年初的茅村汉画像石墓,迄今已逾62年,已考古发掘两汉各类墓葬1000多座。在对楚(彭城、下邳)国王陵考古中,发现两汉王和王后陵墓10处共22座,其中西汉楚王陵墓8处18座、东汉彭城(下邳)王(后)墓2处4座。

在对刘氏宗室墓的考古中,发现包括2座列侯墓在内的稀罕刘氏宗室墓11座,发现睢宁刘楼、九女墩和徐州拉犁山刘氏宗室墓4座,出土金银玉器等各类文物数万件。此外,还发掘了8处重要的汉墓群,以及近70座汉画像石墓。

李馆长认为,徐州汉墓考古发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了解徐州汉墓与多山地理环境的关系、分布规律、墓(陵)垣、墓葬形制的演变规律有重要意义。其次,在诸侯王陵墓考古方面特别是西汉楚王墓考古方面成绩斐然,发掘的每座楚王(后)墓与史书中记载楚王的对应关系逐渐清晰。此外,诸侯王、列侯、刘氏宗室、官员与平民墓葬的层级关系清楚,结合汉代城(遗)址、窖藏和手工业遗址等发掘成果,勾勒出汉代楚(彭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反映了徐州汉代丧葬制度的区域特色。

每一座汉代陵墓都像一座巨大的地下宫殿,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不朽的文化财富,极大地提升了徐州汉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为研究两汉文化积累了殷实的宝贵资料。

■专家畅谈

白云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近年来,徐州汉文化的发展以1994年为界。1994年以前,包括龟山汉墓、汉代王侯墓葬、汉画像石等的发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徐州地区汉代文化研究的前期阶段。1994年,狮子山楚王陵的发掘,开启了徐州汉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焦南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楚王陵的考古对于研究西汉的帝陵制度、诸侯的王陵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我是做西汉帝陵研究的,在主持发掘汉景帝阳陵时,都要先把楚王陵的资料拿来看一看,找到和西汉相关的东西去验证。

赵化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汉画像石不拘一格,行云流水,动感强,在美术史上非常了不起。研究汉代考古,徐州是圣地,非来不可。徐州汉兵马俑造型各异,不像秦俑那么严肃,相对来说平易近人,对研究当时的军事制度、丧葬制度、服饰都有价值。

研讨会以“汉代陵墓考古与汉文化”为主题,以一场全体讨论会和九场分组讨论会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全体研讨会上介绍了全国近两年来汉代考古方面的主要发现,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参加研讨会,他认为,汉代陵墓考古以及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苏除了有很多汉代的诸侯王陵墓外,在苏北地区保存下来的汉代城址也比较多,对汉文化的研究应该是对汉代社会生活状态的研究。九场分组讨论会上,专家学者们以汉代墓葬考古发现与研究、汉代历史与汉文化研究、汉王朝与周边关系等为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研讨,会场气氛热烈。此次研讨会对于促进汉文化品牌打造、区域提升、国际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njmuseum.com/html/News_content@NewsID@61fb8f1f-94fe-40e4-8baf-72509f331574.html

http://js.people.com.cn/culture/n/2014/1014/c360380-22600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