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

得姓源流:

按吾刘氏出自帝尧之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遂封于刘,即定州唐县是也。累能扰龙,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周成王灭唐,迁其族于长安下杜,是为唐杜伯,又称唐杜氏。宣王灭杜,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蔿。士蔿生成伯缺,缺生士会。适秦,复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传十世曰获,仕魏为大夫。秦灭魏,始徙大梁,生清。清徙沛,生仁号。号生煓一,字执嘉。子四人伯仲邦交。邦即汉高帝也。

家族世系:

姓名 注解
1 刘邦(汉太祖高皇帝) (公元前256 年 ~ 公元前195 年)字季。西汉皇朝开国皇帝。在位十二年(按汉王纪年)。庙号太祖,谥高皇帝。秦时泗水亭长。公元前209年起兵反秦,称号沛公。公元前206年,秦亡,受封汉王。楚汉战争,打败项羽,统一中国。公元前202 年称帝,建立汉朝,都长安(史称前汉或者西汉)。功高最上,世称高祖。“匹夫崛起而有天下者,自高祖始。”
2 刘恒(汉太宗孝文皇帝) (公元前202 年 ~ 公元前157 年)高祖中子(母薄姬),惠帝庶弟。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孝文帝。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文帝与其子景帝的两代统治,历来被视为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3 刘启(汉孝景皇帝) (公元前188 年 ~ 公元前141 年)文帝太子(母窦皇后)。在位十六年。谥孝景帝。对内,无为而治、与民生息,平定“七国之乱”;对外,和亲匈奴。在位期间,汉皇朝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富足。与文帝共创“文景之治”。
4 刘发(汉长沙定王) (公元前167 年 ~ 公元前128 年)景帝庶子(母唐姬)。公元前155 年受封长沙王,都临湘(即今长沙市)。在位二十八年。谥定王。运长沙国大米至长安,捎京都之土筑望母台(亦称定王台)。《重修定王台碑记》曰:“千古不磨者,忠莫著于贾太傅,孝莫著于长沙定王。”
5 刘买(汉舂陵节侯) 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建侯国于舂陵乡(今湖南省宁远县北)。谥号节。
6 刘外(汉鬱林太守) 汉鬱林郡治所布山在今广西桂平市西故城。其兄刘熊渠为舂陵戴侯。
7 刘回(汉钜鹿都尉) 汉钜鹿今河北平乡。初元四年(前45年)随舂陵考侯刘仁北迁南阳(今湖北枣阳吴店镇)。
8 刘钦(汉南顿县令) (公元前?年 ~ 3年)任济阳(今属商丘市)、南顿(今属项城市)令。
9 刘秀(汉世祖光武皇帝) (公元前6年 ~ 57年)字茂、文叔。刘钦第三子。东汉皇朝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三年。庙号世祖,谥光武。公元8年,王莽篡汉立新朝。国家动荡,寇盗蜂起。公元22年,刘秀起兵反莽。两年以后,受封萧王。公元25年称帝,重兴汉室,都洛阳(史称后汉或者东汉)。此后,逐步扫平更始、赤眉以及陇、蜀等割据势力,重新统一了中国。史称“光武中兴”。“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三代:夏、商、周。
10 刘荆(汉广陵思王) (公元37年 ~ 67 年) 光武皇帝第八子(母光烈阴皇后),显宗明帝胞弟。建武十五年(39 年)封山阳公。两年后进爵为王。永平元年(58 年)徙封广陵王(族谱误植广陵侯)。“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永平十年(67年)获罪,自杀,国除。立二十九年。谥思王。永平十四年(71 年),子元寿封广陵侯,余三子封乡侯。
11 刘平(汉俞乡元侯) 受封俞乡侯。谥号元。
12 刘彪(汉俞乡侯) 承父爵。事继母以孝闻,世号仁义侯。季弟刘熊(酸枣令),有碑传世。
13 刘玄 永安谱为刘元。雍乾之世,避讳至严。为避康熙名讳玄烨,朝廷规定以“元”字代替“玄”字,以“煜”字代替“烨”字。采上富十修谱。
14 刘熙(魏尚书郎) 仕魏为金紫尚书。
15 刘德隆(吴散骑侍郎) 上富刘仲舆谱序:“远祖德隆讳霆,行第一,三国时仕吴为散骑侍郎”“致仕居徽之婺源牧童市”(即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16 刘道崇(晋兵部侍郎) (上富开基祖)西晋咸宁间(公元275 年 ~ 公元280 年)遭时扰攘,与其兄道诚(陈州刺史),以族南迁,至豫章新吴(今江西奉新县),胥宇上富(富溪)。“豫州”实为“豫章”。
17 刘璧温 “五胡乱华”(公元304 年 ~317 年)。“五胡”系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落联盟。
18 刘绪隆
19 刘徵(晋户部员外郎) 晋永和年间(公元345年 ~ 公元346年)
20 刘文度(晋会稽都尉) 康宁间应为宁康年间(公元373年 ~ 公元375年)
21 刘景先
22 刘述(南朝宋渔阳太守) 南朝宋泰始丙午(公元466 年)进士,仕渔阳太守。渔阳故城在今北京市怀柔县梨园庄东南。
23 刘元谟(南朝梁越骑司马) 梁大通年间(公元527年 ~ 公元528年)
24 刘铨
25 刘涣之
26 刘绎
27 刘模(隋鸿胪寺卿) 隋大业年间(公元605年 ~ 公元616年)
28 刘滂(唐校书郎) 唐朝贞观中举茂异,授校书郎(公元627 年 ~ 公元649 年)
29 刘子敬(唐法曹参军)
30 刘夷甫(唐司隶校尉) 唐天宝年间(公元742 年 ~ 公元755年)
31 刘仲宣
32 刘祥(唐朝散大夫) 唐朝永泰丙午(公元766 年) 进士,拜朝散大夫。
33 刘敬元(唐颍川令) 唐朝兴元年间(公元784 年)举孝廉,任颍川令。“颖川”实为“颍川”,现属许昌市。
34 刘廷秀(唐福州文学) 按上富十修谱,“敬元之子廷秀,任福州文学”。
35 刘慎虚 以文名世。刘嘉真为其兄弟。上富刘重方谱序有误,此慎虚非全乙先生也。
36 刘麟(唐国子博士) 唐朝会昌甲子(公元844 年)进士,其兄刘麒为翰林侍读。
37 刘鑫 唐朝广明庚子(公元880年)进士,值“黄巢之乱”,遂不仕。自鑫上溯德隆,世数辽远,旧谱缺略,莫详考证。
38 刘瓘
39 刘夯(中书侍郎) (上富一世祖)字志坚,五季时(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举贤良方正,仕至中书侍郎。自夯后,始修家乘, 以夯为一世祖。
40 刘谏 (上富二世祖)
41 刘拱(宋兵部尚书) (上富三世祖)字炜。北宋景德二年(公元1005 年)进士,仕至兵部尚书。
42 刘宏(长社县主簿) (上富四世祖)字十三。承以父荫,授许州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老城)县簿。
43 刘淇 (上富五世祖)
44 刘廷芳(吉水县丞) (上富六世祖)吉水县处江西中部、吉安东北。
45 刘獬(潭州府通判) (上富七世祖)字元直。北宋绍圣丁丑(公元1097 年)何昌言榜进士,历官潭州(治所长沙)通判。生四子:刘千龄(平江知县)、刘千能、刘千瑞(万安县簿)、刘千祥。
46 刘千祥(宋中顺大夫) (上富八世祖)诰封中顺大夫。出赘新昌金源。按上富谱续宗派。金源今属江西宜丰同安乡。
47 刘愿(宋沅州知军州事) (上富九世祖)北宋宣和甲辰(公元1124 年)沈晦榜进士,官知沅州军州事,赐紫金鱼袋(金紫大夫),父母妻皆受推封。又徙新昌盐台山下。
48 刘师尹(江陵府推官) (上富十世祖)诣阙上书,历仕江陵府推官。其弟刘师皋袭荫为郢州通判。
49 刘东叟 (上富十一世祖)博学能吟,有《啖蔗集》行于世。弟:刘希叟。
50 刘俊二 (上富十二世祖)徙县北之昇平坊。兄刘俊一。
51 刘寿甫 (上富十三世祖)弟刘仁甫、刘昇甫、刘瑞甫、刘顺甫、刘祥甫。
52 刘朝用 (上富十四世祖)徙天宝松湾(今江西宜丰天宝松溪村)。生子三:刘思廉、刘思舟、刘思让。
53 刘思舟(福建运使) (上富十五世祖)(公元1367年 ~ 1427年)明洪武二十九年升两浙运判,洪熙元年升福建都转运使。生刘仲式。永安谱序:“仲式与南仲同派”
54 刘南仲(永安开基祖)

刘文章(山下开基祖)

(上富十六世祖)我族皇羽氏谱序云:“自千祥子愿公传八世,而至始祖南仲、仲一诸公迁楚。所偕别桑梓而来楚南者,南仲公并有亨仲、山仲兄弟列公(嗣未详注),外有文章、文贵、仲一、仲二、仲三、受一、受仲列公。”

→55仁字辈→56均字辈→57志字辈→58宗字辈→59友字辈→60通族无派俱系单名→61朝字辈→62廷字辈→63万字辈→64年字辈→65兴字辈→66龙字辈→67凤字辈→68启字辈→69文字辈→70名字辈→71信字辈→72善字辈→73作字辈→74贤字辈→75良字辈→76景字辈→77徽字辈→78守字辈→79义字辈→80方字辈→81正字辈→82修字辈→83成字辈→84俊字辈→85彦字辈→86传字辈→87厚字辈→88定字辈→89开字辈→90祥字辈→91继字辈→92绪字辈→93承字辈→94先字辈→95哲字辈→96齐字辈→97家字辈→98秉字辈→99宪字辈→100章字辈→101英字辈→102才字辈→103期字辈→104蔚字辈→105起字辈→106世字辈→107代字辈→108庆字辈→109隆字辈→110昌字辈······

元代元统、至元年间,始祖仲一、南仲、文章、仲四、亨仲列公,从江西新昌天宝迁居湖南浏阳。从此,我氏在浏阳生根发芽,开支散叶。历代先人,敬祖睦族,孝亲守法,爱国爱家,艰苦创业。六百余年繁衍生息,二十几代耕读传家。到如今浏阳天宝刘氏已经是一个2万多人的大家族,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贤人,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