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后的永安文昌阁和魁星楼

重修后的文昌阁位于捞刀河广场(靠近铁炉坝河边)

重修后的魁星楼在上游戏场坪附近(也叫槐树下)

************************** 相关报道 *************************

  红网浏阳站1月12日讯(金阳周刊记者 周媖 通讯员 曾武)“加把劲,好好干起来。”1月10日上午9点,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捞刀河广场文昌阁重建现场,数十位施工师傅正冒着微雨卖力干活。不远处,文昌安置小区内,永安社区退休老书记、建筑专业出身的刘贤良被返聘至工程项目部,正与几位年轻工程师讨论着文昌阁的后续建设。

文昌阁(奎星楼、宝塔)与刘氏家庙、南岳庙和牌坊,并称为旧时永安四大标志性建筑。重建后的文昌阁一层为7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政府出资,修旧如旧,不仅保留原有传统,还拓展了其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随着该镇幸福屋场成点连片打造,文化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永安13个村(社区)将实现跳舞有广场、娱乐有器材、健身有场地、阅读有书籍。

重建文昌阁,建设老年活动中心

“工业经济发展了,就希望看到更多文化味儿的老建筑,有感情哪。”作为永安镇上较有威望的退休教师,近来,刘谷君每日清晨散步于捞刀河广场时,总爱到不远处文昌阁重建现场瞧一瞧。在他眼中,曾坐落于现永安完小的文昌阁能清晰勾勒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种种回忆。据刘老搜集的文史资料记载,文昌阁正殿正面墙上绘有一尊文昌帝君像,石柱上刻有对联和碑文。从斑驳字迹来看,内容大致为“乾隆甲午年两都公建,光绪癸卯岁六月重修”。由此推断,早在200多年前的1774年,永安两都(前清时,永安行政区属为二十七、二十八都),民众就“公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文昌阁,并于1903年(清光绪癸卯岁)重新修建。当中,更有“魁星点斗”之典故:科举时代,据说“魁星点斗”为文运兴旺之兆,清代士子们对这座“魁星”像毕躬毕敬,每当秋闱开考之前,朝拜者争往不绝。

作为永安捞刀河广场一期规划,文昌阁于2015年开始重建,建筑面积(含阁台架空层)约650平方米,主阁建筑面积约430平方米,共4层,主阁3层,以仿古构件为石作与木作装修为主。“预计今年6月正式竣工,一层700平方米老年活动中心将同步开放。”永安城市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邵庆忠称。

作为承载永安本地乃至周边黎托、江背、黄花等地群众文化生活的“精神后花园”,捞刀河广场自打造之日起便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在其二期建设中,将根据捞刀河历史,将关公像、点将台等一系列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一一落地。“大家都希望生活好一点儿、更有意思点儿,业余生活更充实点。”胡志旭直言,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起到了很大作用。

因地制宜,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通过农家书屋的学习,我的蔬菜地变了样,种菜也要‘新常态’。”1月8日,永安芦塘村湾里屋场农户于继平说。通过扎根农家书屋,他掌握了多种蔬菜种养技巧。该书屋也成为全村1216户、4250名村民增才干、得实惠的“黄金屋”。“2016年,这里将建成全镇第一个村级电子阅览室。”屋场带头人之一钟统民一脸自豪地说。不久前,一场以“屋场里的幸福”为主题的晚会在村里文化广场精彩上演,屋场村民个个是演员。“不说节目质量好坏,要的就是那热乎劲儿。”村民于淑波说。

在不久前接受浏阳市2015年下半年项目(企业)观摩“检阅”的永安坪头村华山屋场,村民陈中牛正和爱做饭的媳妇儿计划着,结合当地葡萄、黑山羊、养蜂等特色种养殖业,打造原生态特色农家乐,“我们这应有尽有,天然食材自然做法,大好‘钱’景”。事实上,该村打造华山屋场初始,便注重文化提升,以30亩漱口塘为中心,建设富有生态水文特色的农村休闲公园、文化活动广场和农家书屋,“这里正加紧建设水稻文化博物馆,本土农耕历史文化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得以呈现。”永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建介绍,今后,作为乡村旅游新亮点,水稻文化博物馆将有望带来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

目前,永安全镇有民间文艺宣传队伍25家,其中从事文化艺术人员300余人,平均年龄35岁左右,平均每一个村(社区)都有一支以上文艺演出队伍,文化阵地由平面、单一的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2016年,永安镇将继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购买一批民间器乐,配齐各村文化硬件设施,使百姓文化生活更有滋味,并逐步向企业延伸,探索建立企业青年文化驿站。

(图片来源:刘建希,七房豹公后裔)